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等离子体光谱仪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

等离子体光谱仪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

更新时间:2025-09-03点击次数:335
 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是元素分析的核心设备,但其复杂构造易引发多种故障。以下是典型故障现象、成因及针对性解决方案,供运维人员参考。
  一、无法点火或等离子体不稳定
  故障表现:按下点火按钮无放电火花,或等离子焰呈暗红色且频繁熄灭。
  核心原因:
  1. 氩气供给异常:气压过低(<0.6 MPa)、气路堵塞或气体纯度不足(含氧/水分超标)。
  2. 炬管积碳/污染:长期使用后样品残留物附着于炬管内壁,改变电磁场分布。
  3. 电极老化:感应线圈短路或炬管电极磨损严重,能量传输效率下降。
  解决步骤:
  一级排查:检查氩气钢瓶压力表,确认主路/辅路阀门全开;逆吹扫气路管道,清除颗粒物阻塞。
  深度清理:拆卸炬管,用王水浸泡超声清洗,重点清除中心管与中间管接口处的盐晶。
  硬件更换:若电极烧蚀明显,需更换同型号炬管;必要时调整匹配箱电容至最佳谐振状态。
  二、进样系统堵塞导致数据波动
  故障表现:测试结果精密度骤降(RSD>5%),空白值异常升高。
  关键诱因:
  1. 雾化器/雾化室盐析:高盐样品(如海水、地质样)干燥后结晶堵塞毛细管。
  2. 蠕动泵管硬化:硅胶管长期受压变形,产生脉动流影响提升量稳定性。
  3. 废液排出不畅:排液管弯折或泵速过慢,导致回灌污染进样通道。
  处置方案:
  拆解清洗:卸下雾化器,用稀氨水反向冲洗破除盐块;更换周期建议每100小时/次。
  优化参数:降低蠕动泵转速至20-30 r/min,选用耐腐蚀性更强的氟橡胶管路。
  预防措施:高盐样品前处理采用稀释或基体匹配,配置在线过滤器拦截微粒。
  三、检测信号弱或基线漂移
  故障特征:同一浓度标准溶液响应值逐日递减,背景噪声显著增加。
  根源分析:
  1. 光学系统污染:透镜表面沉积有机物/金属颗粒,光通量衰减。
  2. 分光计校准偏移:温度变化导致光栅刻槽微变形,波长定位偏差。
  3. 检测器老化:光电倍增管(PMT)高压供电不稳或光阴极灵敏度衰退。
  修复策略:
  光路维护:用无水乙醇擦拭透镜与棱镜表面,调整狭缝宽度至推荐值(15-20 μm)。
  重新校准:执行全谱段波长校正,保存新基线文件;必要时更换氙灯光源。
  检测器调试:检测PMT负高压是否稳定(通常-800~-1000 V),更换老化检测器模块。
  四、软件报错与通信中断
  典型提示:“未检测到设备”“数据采集超时”。
  根本原因:
  1. 数据线接触不良:USB/CAN总线接口松动或氧化。
  2. 驱动程序冲突:操作系统更新后未安装最新固件。
  3. 主板故障:控制电路元件过热烧毁。
  应急处理:
  物理连接:重启电脑并重新插拔数据线,使用砂纸轻磨接口触点。
  软件修复:卸载旧驱动,从下载最新版控制软件及授权文件。
  专业维修:若主板指示灯异常,需联系工程师更换主控板。
  五、日常预防性维护要点
  1. 每日任务:清理废液罐,检查氩气余量,记录仪器日志。
  2. 周保养:超声清洗进样系统,校验自动进样器精度。
  3. 季度维护:更换泵管、净化氩气过滤阱,执行能量校准。
  4. 年度大修:全面拆解炬台,更换损耗件(如O型圈、垫片)。
  通过系统性排查与规范化维护,可最大限度保障ICP-OES运行稳定性。复杂故障建议联系原厂工程师,避免自行拆解高风险部件。

Copyright © 2025 广东中科谛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备案号:粤ICP备2021024178号
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管理登录   sitemap.xml

关注公众号
公众号

联系

18927728197

联系
顶部